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父親身上光榮的傷痕

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

 家父高明先,民國十五年五月七日生,籍貫河南省洛陽市新安縣鐵門鎮溝頭村,民國三十三年從軍,至民國五十三年退役,從一個懵懂單純的農村青年,成為歷盡滄桑的老兵。我之前對他的過去不甚了解,只知道他打過對日抗戰與國共內戰,出生入死,在左肩上留下可怕的疤痕。
 幼年的父親生長在貧困的農村,十一歲時,對日抗戰爆發;十五歲時,日軍進犯洛陽。為了躲避日軍,父親獨自離開家庭,說要好好奮鬥,闖出一片天,誰知道從此離家就是四十餘年。
 父親到了陝西省,接受私塾教育,在國民教育的學歷認證上等同小學畢業;後來加入國軍,成為陸軍裝甲兵的一員。民國三十三年,在裝甲兵學校受訓後,父親奉派陸軍戰車第二團戰一營戰一連上等兵駕駛。
 父親在日記中記述,由於戰亂,那時候士兵素質不佳,教育水平不高;國軍的主力戰車是T-26,是蘇聯提供給中華民國的主力戰車,父親學會了如何操作及保養,但對一個十幾歲的大孩子來說,這些工作實在非常粗重及辛苦。
 父親的槍傷位於左肩肩窩以及上臂與軀幹連結的關節處,有時我讓打著赤膊的父親抱著時,總會好奇摸摸他凹凸不平、怵目驚心的傷口,但我不曾感到恐懼害怕,對我而言,那是父親忠貞愛國的最佳情操,在其背後蘊藏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。
 民國三十五年八月十日,共軍在華中地區勢力擴大,當時位於蘭封的火車站正載運撤退的T-26戰車,護送的部隊是駐鄭州的戰車第二團第二營第六連。誰知共軍早已等待此機會,以火車站為目標展開攻擊,中共官方史料稱為奔襲蘭封城。
 共軍擅長使用游擊戰,使當時的戰車營弟兄措手不及;據父親口述,當時遭共軍的機關槍掃射,從傷口的位置及大小,可以想像當時戰況的慘烈。父親醒來後,已經躺在解放軍的醫院裡,當時差點截肢,後來父親拒絕共軍的引誘,趁夜逃回部隊。
 父親隨國民政府來臺後,落腳高雄裝甲兵部隊,後來輾轉到了戰地政務工作第一總隊勤務中隊,與母親結婚後,以陸軍運輸駕駛上士退伍,結束了二十餘年的軍旅生涯。他一生刻苦節制,無不良嗜好,也鼓勵孩子加入國軍。
 我摯愛的父親,謝謝您一生從軍報國,為國奉獻,為臺海和平立下根基,謝謝您在國家最需要您的時候挺身而出,苦難的歲月終究過去,我們的社會繁榮安定,都是您們的貢獻,我願成為一位像您這樣雖然身影渺小,但將自己化為充滿國家千秋大愛的人,我以您為榮。
 【作者速寫】高志揚,東南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研究所畢業,現職空軍航空技術學院少校教官。
 
(點閱次數:508)